时间:2023-05-17 02:39:45 | 浏览:222
之前IT之家为大家评测了戴尔灵越 16 Plus 全能本,它在有限的体积内塞下了一套工作站级别的配置,展现出的生产力相当出色。在文章的末尾,我们提到它还有一个姊妹款 —— 戴尔灵越 14 Plus,这款的体积更小,重量更轻,但同样搭载了 12 代标压酷睿和 RTX 光追独显的生产力配置,可谓是性能小钢炮。
而在不少 MacBook 的广告中,都会宣传搭载 M1 处理器的 MacBook 剪视频速度飞快。实际体验真的是这样吗?在生产力环节中,搭载 M1 处理器的 Macbook 和标压全能本究竟孰强孰弱呢?在这篇文章里,我们就用价位都在 8000 元左右的戴尔灵越 14 Plus 和 Macbook Air 来对比一下它们在理论性能、办公生产和游戏环节上孰优孰劣。
值得一提的是,Macbook Air 8G 内存版的才是 8000 多元,MacBook Air 起售价 7899 元,但这是 8+256G 的基础版,如果要升级到 16+512G 市场价已经接近 10000 元,所以价格上肯定是 7999 元的戴尔灵越 14 Plus 更有优势。
笔者先介绍一下两位选手的硬件配置和对应的价格,从上图的配置可以看出,灵越 14 Plus 的配置整体上更有优势,而且内存硬盘都是可以自行更换的,为生产力群体后续的升级留出了空间。
而 MacBook Air 的优势则在于极致轻薄的机身,厚度仅 0.41–1.61 厘米,简直薄若无物。重量也只有 1.29 千克,比身为全能本的灵越 14 Plus 轻了将近 30%。
而在屏幕这一块,两台电脑都保持了相似的高水准。灵越 14 Plus 搭载了一块 2240*1400 分辨率的 2.2K 屏幕,而 MacBook Air 则是 2560*1600 的 2.5K 屏幕。苹果的屏幕要更细腻一些。两者都支持 100% 的 sRGB,显示效果出众,拿来修图剪片色差很小。不过相对来说 MacBook Air 由于分辨率更高,MacOS 对广色域适配更好,总体上观感要略胜于灵越 14 Plus。
↑ 灵越 14Plus 色彩覆盖报告
接口方面则一直是 MacBook 的弱项。MacBook Air 为了轻薄,整机只有两个雷电接口和一个耳机孔。不外接拓展坞几乎处于不可用状态。
相比之下灵越 14 Plus 的接口就相当丰富了。整机共有一个 DC 电源接口,两个 USB-A 接口,一个满速雷电 4 接口、一个 HDMI 视频接口以及一个 TF 卡接口。日常使用完全不需要拓展坞,某种意义上便携性可能还更好些。
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当然是处理器,一个是 X86 复杂指令集处理器,一个是 ARM 精简指令集处理器。因此它们的频率不能直接横向比对,各位参考一下即可。
灵越 14 Plus 最大的升级之处在于采用了 12 代酷睿 i7-12700H。12 代酷睿 i7-12700H 基于 intel 7 工艺打造的全新混合架构打造,拥有 6 个性能核 8 个能效核,其中性能核支持超线程技术,共计 14 核 20 线程,这使得这一代多核性能有了一个飞跃。24MB 的三级缓存和 45W 的基准功耗则与上代保持一致。
在灵越 14 Plus 上,这枚 i7-12700H 可以实现单烤 45W 的水平,能把 H45 的性能释放出来。
GPU 方面,我们手上的这台搭载的是 RTX 3050 4G 显卡,可以为生产力环节提供强大的 Cuda 加速,游戏时还能用 DLSS 技术大幅提高帧数。在灵越 14 Plus 上,这枚 RTX 3050 可以实现单烤 50W 的水平,表现同样不错。
i7-12700H+RTX 3050 这两枚核心加在一起总的性能释放约 70W。虽然和大屏电脑没法比,但在这 14 英寸的小机身下绝对称得上是小钢炮了。
而 MacBook Air 的 M1 芯片则由 4 个高性能 3.2GHz 核心和 4 个低功耗 2.064 GHz 核心构成,四个高性能核心均有 192 KB 指令缓存和 128 KB 数据缓存,并共享 12 MB 二级缓存,四个低功耗核心均有 128 KB 指令缓存和 64 KB 数据缓存,并共享 4 MB 二级缓存。核显方面,Air 版仅搭载了残血的 7 核 CPU。不过由于 MacBook Air 采用了无风扇设计,因此整体功耗会比较保守,实测仅 17W 左右。
硬盘跑分上也有一定差异,灵越 14 Plus 内置的硬盘为铠侠 BG5,而 MacBook Air 则内置了板载的 SSD,写入速度略逊于铠侠 BG5。
那我们接下来看看理论跑分如何,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大部分 X86 生态中常用的跑分软件在 M1 处理器上都没法运行,所以我们这次就采用几款小众但全平台的软件来“迁就”一下 MacBook 吧。首先是跨平台的 CPU 跑分软件 Cinebench R23,i7-12700H 获得了单核 1769 分,多核 13958 分,这个提升非常显著。
而 M1 芯片这边则获得了单核 1495 分,多核 7364 分,可以看出不论是单核还是多核都是 i7-12700H 更强,而且强了非常多。当然 M1 的功耗更低,只有三分之一。
在另外一款 CPU 跑分软件 GeekBench5 中,我们也获得了略有不同的结果。i7-12700H 单核 1716 分,多核 11829 分。
M1 的单核 1740 分,多核 7729 分,单核性能略有领先,多核则与酷睿 i7 有很明显的差距。
接下来是 GPU 理论跑分对比,3DMark 在 M1 MacBook 这边并没有提供电脑级的 Time Spy 跑分项目,因此我们只能妥协一下统一采用为移动端适配的 3DMark Wild Life。实测 RTX 3050 跑分达到了 8861 分。
而 M1 Macbook 这边达到了 4488 分,约为 RTX 3050 的一半性能。毕竟是核显,肯定是不能和 50W 的 RTX 光追独显媲美的。
从上面的测试中,我们可以发现灵越 14 Plus 的极限性能更强,综合性能领先 M1 MacBook Air 50% 以上,而 M1 MacBook Air 能效比更高,功耗仅为灵越 14 Plus 五分之一左右,使用起来更安静。
那么这两台笔记本在它们的主力场景 —— 办公和创意生产环节的表现如何呢?我们接下来就测试一下。
首先是综合办公测试,我们采用 CrossMark 进行测试,灵越 14 Plus 获得了 1852 分的成绩。
而 M1 Macbook 这边则是 1337 分,都可以流畅办公,但差距同样显著。
在许多自媒体的测评中,都会提到 M1 芯片在视频剪辑软件中的巨大提升,似乎创意工作就是苹果的主场了。那么实际体验真的是这样吗?我们测试了一下 Adobe 视频软件 Pr 的表现。在 PugetBench For Pr 中灵越 14 Plus 的得分为 577 分。
M1 MacBook 这边则是 530 分,不得不说这个表现确实很不错,和理论性能差距相比,实际剪视频差距并没有那么大,但灵越 14 Plus 仍然有一定优势。
PS 修图也是很常用的生产力环节,这个项目更吃 CPU,相信 i7-12700H 的优势会非常大。我们同样使用 PugetBench For PS 来进行测试,最终灵越 14 Plus 获得了 908 分,可以流畅制图。
而 M1 MacBook 这边得分为 724 分,与灵越 14 Plus 间有一定的差距。
建模渲染也是常见的生产力环节。我们使用当下火热的建模软件 Blender,分别对 CPU 和 GPU 渲染能力进行测试。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,灵越 14 Plus 的渲染能力全面领先 M1 MacBook。其中 CPU 领先了 64% 左右,而 GPU 则强了 6 倍有余。
i7-12700H 的成绩如下:
M1 CPU 部分如下:
RTX 3050 的渲染成绩如下:
M1 GPU 渲染成绩如下:
提到生产力软件,M1 芯片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痛点,就是 ARM 电脑薄弱的生态。绝大多数的老牌 Mac OS 软件都是基于 intel 的 X86 处理器开发的,如今苹果转到 ARM 阵营,就意味着大部分软件都没法直接适配,需要根据 ARM 处理器重新开发。苹果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Rosetta 2 转译技术,但转译就意味着效率的损失和兼容性会比较差。
MacBook Air 的优势肯定就在于续航了,那么两者的续航究竟会差距多少呢?由于 MacOS 没有测续航的软件,因此我们统一将屏幕调到 150nit 亮度,然后用 CrossMark 连续跑 100 轮,模拟重度办公,结束后待机待到彻底没电,看看它们能坚持多久。
经过我们的实测,节电模式下灵越 14 Plus 从 11:06 一直坚持到了晚上 20:31,共计 9 小时 25 分钟。这个数据和我们用 PCMark10 测试的结果也是差不多的。可以满足一个白天的办公需求。
MacBook Air 这边则是从 18:00 一直坚持到了第二天 8:30,总共坚持了 14 个小时 30 分钟,这个续航确实相当强劲,可以满足一整天的办公需求。
其实这两台笔记本是相当泾渭分明的,虽然价格类似,但 MacBook Air 只适合拿来处理一些码字修图上网这类的轻度办公。它超长的续航和无风扇的设计也让它在轻度工作中显得得心应手。
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,搭载 12 代酷睿 i7 处理器 + RTX 3050 的灵越 14 Plus 仍然更加稳妥。一方面它的性能是远超 M1 的,拿来运行大部分生产力软件都不在话下。另一方面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庞大软件生态和更为自由的硬件选择,让我们可以用上符合自己需求的软硬件,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
灵越 14 Plus 不仅可以流畅运行视频剪辑、图片修改、建模渲染等生产力环节,在工作之余可以轻松运行一些主流网游,有重度游戏需求也可以通过 DLSS 技术畅玩。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台全能的小钢炮的话,灵越 14 Plus 会是不错的选择。
对于今年想要选购游戏本的小伙伴来说,戴尔游匣G15 2022是一款让人又爱又恨的机型。这款笔游戏本彻底逆转了G15系列的口碑,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,比如高颜值、性能强、价格低,但为什么一款游戏本可以只设计一个M.2插槽?这是一个问了半年也没
Hello Everyone!许久未见,甚是想念呀。今天又给大家来盘新游戏本了,算是今年玩过的很有特色的一款机型——戴尔游匣 G16-7620。一、高性价比游戏本回顾——戴尔游匣 G15 怎么样?在介绍 G16 之前,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戴尔游
1月6日,戴尔计划到2024年停用中国制造的芯片引发热议。据媒体报道,戴尔的计划是到2024年确保其产品中使用的所有芯片都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生产,并在2025年底前将50%的电脑产能移出中国大陆。天眼查App显示,戴尔在国内的关联公司戴尔
智东西作者 | 云鹏编辑 | 李水青智东西2月7日消息,据华尔街日报报道,全球第三大PC巨头戴尔公司将裁员超6500人,约占员工总数的5%,正式加入“2022年科技巨头裁员潮”,不过目前未在戴尔官网看到相关公告。戴尔首席运营官Jeff Cl
网络上我们这些数码爱好者,可能会为了一台笔记本的各个参数而陷入纠结,甚至在网上与他人激烈探讨。但其实笔记本电脑的出货大头,还是那些对电脑不太了解,希望外观好看,买来就用,售后到位的普通人。当这些普通人看到戴尔成就 5620 这样的大屏商务本
一直以来,提到商务本、办公本,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会是这样——厚重的机身、薄弱的性能、落后的外观和贵的离谱的价格。可以说,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给别人推荐这类产品。不过,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。不久前,戴尔更新了其Vostro成就系列
英特尔在11代酷睿平台上推出了H35平台,相对于45W标压处理器(H45)而言,H35通过略微降低功耗至35W,使其性能比15W U系列低功耗平台更强,而功耗和散热表现则优于H45标压平台。这样的特性使其能够为轻薄型、甚至是极致轻薄型笔记本
今天智趣狗为大家带来的体验产品是一款一体电脑,虽然它的配置一般,但却提供了一项非常实用的功能:配备HDMI输入接口。啥?看不懂?好吧,有了这个接口,就意味着这台一体电脑可以扮演显示器的角色,无论你手头用的是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还是笔记本,都能
从巴掌大小的手机,再到壁画一般的电视,人类一直在尝试让屏幕一直延伸到设备边缘,让这个「世界之窗」带来更为惊艳的视觉效果。无边框手机、窄边框电视、超窄边框电脑…… 人类对视觉之美的追求从来没停过。提起窄边框电脑,就不得不提窄边框鼻祖–XPS。
工作站是一种面向企业用户的高性能电脑终端,它对产品性能、系统稳定性、企业整体解决方案、服务&支持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,需要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和客户资源才能支撑起这样的产品线。所以目前市面上拥有工作站的品牌都是全球顶级的PC大厂。戴尔作为全球最
作为游戏本中的热门机型,戴尔游匣G16在性能、散热和外观设计上都有不俗的表现。今天我们收到了高配版戴尔游匣G16,它采用第12代英特尔酷睿i7-12700H处理器,搭配英伟达RTX3070Ti次旗舰独显,其游戏表现如何呢?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
最近双十一快来了,不少评测的新品陆续送到了我们评测室,多台市面上的新品笔记本摆在一块跑分测试,想必羡煞不少笔记本爱好者。在这些产品中,戴尔XPS15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。纯白色的外观和几乎全面屏的设计,让它在众多新品笔记本中格外的耀眼,让人有
IT之家12月16日消息 大多数13英寸以上的Chromebook通常都搭载极低端的硬件,14英寸华硕Chromebook C423搭载英特尔赛扬N3350处理器,而宏碁Chromebook 15则搭载了稍好的奔腾N4200 CPU。如果你
【PConline 单机评测】作为全球知名的PC厂商之一,戴尔的产品线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上都有着非常广的分布,而说到其旗下的消费级笔记本产品,那么Inspiron灵越系列绝对是其中的明星产品,它凭借着良好的做工,实用全面的性能,时尚靓丽的外
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戴尔XPS159575微边框二合一笔记本的拆解评测,作为一款售价达到两万元的高端产品,它的内部设计是怎样的?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。